顯示具有 瀏覽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瀏覽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不喜歡Facebook新的瀏覽照片方式?試試看Better Facebook的外掛(支援Firefox、Chrome、Safari等多款瀏覽器)!


相信最近大家在用Facebook的時候,一定會發現瀏覽照片的方式變更了。現在Facebook會在前景開啟一個黑色為底的畫面來讓你瀏覽照片,不得不說這樣的瀏覽介面和方式實在有點難用加不美觀。今天介紹大家一個瀏覽器的外掛套件 -【Better Facebook】,可以讓你回覆到舊有瀏覽照片的方法,同時還增加了許多新功能,最棒的是這個外掛套件同持支援Firefox、Chrome、Safari、Opera等多款主流的瀏覽器,真是太棒了!


根據你使用的瀏覽器下載完成之後,第一次登入到Facebook頁面時會跑出設定的精靈選項,基本上可以直接一直按Next到底,因為事後都可以修改:


當中可以看到Better Facebook提供了類似分頁標籤的功能,可以針對不同的應用程式或朋友進行分類:


不過安裝Better Facebook最重要的還是要把照片瀏覽的方式改回原本自己習慣的瀏覽介面,很簡單,在Facebook的首頁的右上角會看到一個Options,點選進去就會跑出Better Facebook的設定畫面:


接著在【Popular】的標籤裡面,把【Disable the "Light Box".....】的選項給勾選起來,接著重新整理頁面,你會發現瀏覽照片的方法已經改回原本的囉!


而Better Facebook還有許多的功能,大家可以慢慢嘗試,當然如果不喜歡的話,就通通取消勾選只保留回復原本瀏覽照片的選項也是一招,大家試試看囉:)

Internet Explorer (IE) 9 Beta 版本正式提供下載,初步試用心得分享!

微軟在今天正式宣布IE9 Beta可以提供下載使用,雖然我目前是使用Mozilla Firefox + Google Chrome 兩個瀏覽器,除了【非必要】的情況外,幾乎很少使用到微軟的IE了,但是這次微軟的IE9似乎釋出了許多新的功能,既然如此就給它一個機會,下載Beta版本來試用看看吧!

在開頭要先提醒大家,IE9已經不支援Windows XP了!如果你是使用XP的玩家,就要先說聲抱歉...。

快速瀏覽IE9的各種特點

微軟替IE9打造了一個叫做【Beauty Of the Web】的網站。裡面詳細的介紹了IE9的特點,如果想要了解的人不妨參考一下這個網站。

下載

想要下載IE9 Beta版本可以連到微軟的網頁:

IE9 Beta 首頁:http://windows.microsoft.com/zh-TW/internet-explorer/products/ie-9/home


點選畫面當中的【立刻取得】之後,會連結到IE9的下載頁面,選擇想要測試的語言和作業系統版本就可以開始下載了。



下載完安裝之後,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大家,安裝完他會【強迫你重新開機】!如果你還在使用其他的應用程式記得先儲存或關閉(怎麼這麼惱人...)。

以下我們針對IE9的幾個特點分別來介紹。

1. 簡潔的介面

在打開IE9後,第一個畫面應該類似這樣,可以看到整個介面的配置上還蠻簡潔的。


在介面的配置上,我們可以看到IE9把網址列和分頁列作在一起,想要讓整個瀏覽的頁面最大化。不過這有好有壞,壞處就是當分頁一多的時候,會看起來很擁擠(應該會有附加元件可以解決吧,這部分還不清楚)。


另外一個顯著的改變是,IE9把所有的提示放到了【瀏覽器的最下方】,當你在瀏覽時,會發現下方會出現類似這樣的訊息:


這樣的設計我想也是為了簡化整個使用者操作的步驟以及為了介面上的考量所設計。

2. 新的分頁標籤

當你打開一個新的分頁標籤後,會看到這樣的分頁標籤,下方的長條圖代表瀏覽頻率的高低(當然這個功能在Firefox和Chrome中都有附加元件可以達成),不過目前沒有辦法針對要顯示的網站作自訂,這邊列出來的只是比較常被瀏覽的網頁:



3. 下載管理員

當你在下載時,會跑出一個【下載管理員】來幫助你。你可以在【管理】中的【檢視下載】中叫出它,或是直接使用【Ctrl+j】的快速鍵:


4. 支援硬體加速

IE9支援了【硬體加速】。當瀏覽器需要處理大量的圖像資料、HTML5、時,它會利用電腦的【GPU(圖形處理器)】來處理,加快速度。這個功能在IE9上預設是開啟的,如果您想要關閉當然也可以,在【管理】當中的【網際網路選項】中的進階標籤下,可以看到【加速圖形】的選項:


不過開啟這個功能照道理來說在瀏覽的體驗上會比較好,可以參考微軟所提供的這段影片:



5. 支援多種新的標準

IE9支援了許多新的網路標準,最重要得當然就是HTML5和CSS3了。其它的標準還包括了Web Open Font Format(WOFF)和WebM等。關於IE9支援HTML5的標準可以參考該影片:



為了讓大家知道HTML5的威力,微軟還特地打造了一個叫做【TestDrive】的網站,用來展示IE9如何展現HTML5所能打造的效果:


6. 新的 Javascript 引擎

IE9採用了新的Javascript引擎,叫作【Chakra】。效能看起來比IE8好上非常多

(來源網站:HTML5, Hardware Accelerated: First IE9 Platform Preview Available for Developers)

在實際的瀏覽體驗上,目前我只有短短的試用幾個小時,不過的確是【蠻快速的】,甚至比起Firefox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使用上有接近Chrome的速度感。不過我的Firefox裝了許多的外掛,而且Firefox還有許多的其他優點,在這裡就先不提了。不過就初步的使用感覺來說,IE9相當不錯。

7. 與Windows 7的緊密結合

IE9可以和Windows 7緊密的結合,利用【釘選到工具列】這樣的動作,你可以將不同的網站獨立成一個【類似應用程式】的方式來進行存取。這和之前我們介紹過的Google Chrome的【建立應用程式捷徑】可以說是相當類似。

使用的方式就是把某個分頁拖曳到Windows 7的工具列上就可以了。往後想要進行存取時就可以直接點選。

使用心得

在短暫的試用之後,我必須說IE9真的【蠻不錯的】!最基本的瀏覽速度上,的確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比起之前的IE系列要快上不少,比起Firefox也快上一些,有接近Google Chrome的效能,看來新的Javascript引擎有發揮它的功效,不過Firefox也快要推出Firefox 4了,【據說】效能也是有大幅進步,這個部份就要之後的比較才會知道了。在介面上IE9也相當的簡潔,不會讓人感到複雜或難上手。

這次的IE9改版我個人覺得總算讓微軟出了一口氣,的確有快馬加鞭趕上的趨勢,對於那些【叛逃】到其他瀏覽器的用戶來說,會不會因為IE9的推出而【回鍋】,目前還很難說,畢竟使用者的習慣也是很難改變的。不過對於其他還在使用IE的使用者,有一個更好用、更快速的瀏覽器,當然是好事情一件囉!

也歡迎大家發表對於使用IE9的感想:)

【延伸閱讀】
IEBlog
IE9 TestDrive
T客邦:先嗆先嬴?IE9 的硬體加速第一名
Beauty of the Web

Google Chrome 兩週年紀念 - 推出 6.0 版本

Google Chrome 兩歲了!今天是Google Chrome推出兩年的日子,而Google也在這天宣布更新Chrome到6.0版本。在介面上最的不同點是右上方的按鈕從兩個縮減為一個,整個更為簡潔。




雖然Google Chrome目前的市占率距離IE和Firefox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不過在艱苦的瀏覽器戰爭中,他也打下了7.5%的市占率,同時簡潔的設計和優秀的效能表現相信也帶給其他的瀏覽器陣營不小的壓力。


如果你還沒有嘗試過Google Chrome,不如實際下載回來試試看,相信他會帶給你許多的驚喜喔!

【相關閱讀】
Google Chrome 功能簡覽
Google Chrome 瀏覽器

Chrome Buzz 和 Buzzer - 兩個 Google Buzz 套件分享

Google Buzz才發表沒多久,馬上就有Chrome的套件可以使用了,今天要介紹的是【Chrome Buzz】和【Buzzer】兩個套件。



Chrome Buzzer 是一個相當單純的套件,就讓你用來看Buzz裡面的訊息。安裝好之後會有一個Buzz的按鈕,點進去就可以看到訊息了:


Buzzer是用來讓你快速分享連結、圖片和文字訊息的套件,安裝好之後會在網址列看到一個Buzz的按鈕,點進去之後可以選擇要分享網址、圖片或文字:



比如說我這邊想要分享一個Youtube的影片,選擇分享網址之後,可以輸入文字:



接著就會在Google Buzz裡面看到分享的項目了,還蠻方便的喔:

TabJump - 幫助你快速在Google Chrome中切換分頁

TabJump是一個可以幫助你快速在Google Chrome分頁之間作切換的套件,如果你的分頁眾多,不妨試試看這個好用的小工具。


TabJump支援三種類型的分頁切換,分別是「Frequently Used Tabs」(經常使用的分頁)、「Related Tabs」(和目前網頁相關的分頁) 以及「Recently Closed Tabs」(最近關閉的分頁)。

安裝完之後,要使用很簡單,在網址列的右邊會看到一個綠色勾勾,點選之後就會看到可以跳選的分頁了:



你也可以鎖定某個分頁,如果你不小心關閉這個分頁時,他會跳出一個視窗來提醒你:


如果你時常會不小心關閉分頁,也許這個小工具可以幫你一些忙。

五個about:config的設定小技巧讓你的Firefox更快更好用!

今天看到一篇【5 Cool About:Config Hacks To Make Firefox Browsing Smoother】,裡面的五個技巧還蠻實用的,透過這些小技巧,不需要額外安裝套件就可以讓使用Firefox上網的過程更加順暢,讓我們來看看吧!

下面介紹的這些技巧都是和Firefox的設定檔有關,這些設定檔在【about:config】中,開啟時請在網址列上輸入【about:config】即可,也許你會看到一個很驚悚的警告頁面,直接確定進入即可。

  1. 自動釋放記憶體 - 【config.trim_on_minimize】
  2. 這個設定可以強迫Firefox在最小化的時候自動釋放沒有用到的記憶體。在篩選條件中輸入config,找到【config.trim_on_minimize】項目,如果本來就有的,先看看它的型態,如果是字串的話是不會作用的,這時候需要修改一下:
    在該項目上點選右鍵,選擇【重設】:
    接著重新啟動Firefox,你會發現該項目不見了。這時候按右鍵,新增一個【真假(boolean)值】的項目,名稱和原來一樣,叫做【config.trim_on_minimize】,並且把值設定為true即可:
  3. 禁止閃動文字 -【browser.blink_allowed】
  4. 有些網站會使用很多文字閃動的效果,但是這樣並不利於閱讀,在Firefox中可以預設把這樣的功能關閉。在篩選條件中輸入【browser.blink_allowed】,可以看到預設是true:
    在該項目上按右鍵選擇【切換】將它改成false即可:
  5. 滑鼠中鍵貼上 - 【middlemouse.paste】
  6. Firefox也支援用滑鼠中鍵貼上的功能,在篩選條件中輸入【middlemouse.paste】,將值改成true即可:
    也許大家用習慣的ctrl+c、ctrl+k,不過多練習的話,中鍵其實也蠻好用的。
  7. 內鍵搜尋另開分頁 - 【browser.search.openintab】
  8. Firefox右上方有提供搜尋的功能,如果你不想要安裝一些額外的分頁工具,但是又想要強制把搜尋頁面開在新的分頁,請將【browser.search.openintab】這個值設定成true:
    在這裡另外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技巧,就是使用【ctrl+k】可以快速切換到內建的搜尋框,配合alt+方向鍵上下可以切換不同的搜尋引擎,熟練之後就可以快速的進行搜尋的動作,而不需要另開分頁或是移動滑鼠了,大家可以練習看看。
  9. 降低選單延遲 -【ui.submenuDelay】
  10. Firefox中可以設定將選單的延遲時間降低,在設定中按右鍵選擇新增加一個【整數】值:
    增加一個叫做【ui.submenuDelay】的項目,並且將值設定為數字【0】即可:

Youtube 的新介面與新功能分享 - 更快更友善的影音服務!

Youtube最近真是相當熱鬧!它不僅開始支援HTML5的標準,同時也開始嚐試【租賃電影】的服務。在2010年剛開始,Youtube看起來充滿活力,讓我們來看看有什麼有趣的功能吧!

  • 提供出租影片服務

Firefox 3.6 正式推出!趕緊升級吧!

前兩天才寫了關於 Firefox 3.6 的文章Firefox 3.6 RC2 心得分享],沒想到正式版在1/22日馬上就推出了,真是效率超高。

開啟Firefox 3.6的圖形化分頁切換功能 - 切換分頁同時顯示縮圖!

在Firefox3.6中,提供了圖形化切換分頁的功能,不過這樣的功能預設是被關閉的,但是透過一些小小的修改,我們就可以啟動這樣的功能了。

首先,在新的分頁上方打入【about:config】,開啟Firefox的參數修改頁面,在篩選條件中輸入【browser.all】,這時候應該就會跑出一個叫做【browser.allTabs.previews】的項目,他的預設值是false,在該條項目上按右鍵,選擇【切換】,把值改成true

One Number - Chrome Extension 一次給你GMail、Reader、Wave 和 Voice 的未讀訊息!

One Number 是一個用來檢查 GMail、Google Reader、Google Wave 和 Google Voice 未讀訊息的大補帖 Chrome Extension。


安裝好後,就可以看到多了一個One Number的按鈕,上面的數字就是你所有未讀訊息的總合:



同時你可以針對One Number作一些設定,選擇工具列的【擴充功能】:




找到One Number的部分,選擇旁邊的【Option】按鈕進行設定:



你可以針對一些基本的項目進行設定,包括了多久要檢查一次、Timeout的時間、甚至連顯示的顏色都可以進行調整:




Firefox 4.0 使用者介面再度更新!

根據參與Firefox介面設計的開發者Stephen Horlander在他的Blog上表示,目前最新的Firefox 4.0介面是長這樣:



看起來已經和之前發佈的介面又不太一樣了。之前我寫過【Firefox 3.7 與 4.0 將改頭換面!】來介紹Firefox 3.7和4.0的介面,現在來比對一下:

之前的4.0介面:



最新發表的介面:



最重要的改變就是多了一個他們稱為【App Bar】的按鈕。這樣的設計有以下幾點好處:

  • It is less complex (比較沒有這麼複雜)
  • Takes up less space (佔用較少的空間)
  • Instead of two potentially conflicting locations for menu items, there is now only one unified location (現在選單進入點就只有這麼一個,不會有混淆的情況產生)
  • Can be placed in the upper left analogous to the Menubar paradigm it is replacing (如同其他軟體一樣,將選單置放在左上角)
  • Similar to the far more ubiquitous Office 2008/2010 + Windows 7 application menu (和Office 2008/2010及Windows 7的介面相似)
  • Reduces clutter on the Navigation Toolbar (將工具列混亂情況降低)
  • It also creates a more flexible and rich canvas for perhaps doing some decidedly non-menu-esque things (在上方介面區建立更有彈性的空間)


的確這樣的設計就和Windows 7 裡面的應用程式很像,我們可以看看WordPad和小畫家:





都是類似的設計概念,據說這種設計理念叫做【Ribbon UI】介面概念。不同的是,你可以看到Firefox直接在App Bar上放上文字(Firefox文字),而不是用任何圖示,而使用【Firefox】文字的原因在於這個按鈕包含了所有瀏覽器的功能,所以他不是叫做File或其他的文字,就是叫做【Firefox】。

另外比較大的改變就是保留了【獨立的搜尋框】、【書籤介面的變更】和【更加清楚的網址列】

  • 獨立的搜尋框

原本的構想是要將搜尋的動作整合到網址列中,也就是上方只有一條Bar,輸入網址和搜尋都在那解決。但是後來經過討論後,覺得搜尋的動作應該要越簡潔越好,因此還是把它獨立出來,也就是和現在的設計類似,將搜尋框放在網址列的右邊。

  • 書籤介面的變更

最新的想法是,預設書籤是不顯示的,會變成一個按鈕保留在搜尋列的右邊。也就是下圖的【5】的地方。



如果將書籤顯示的話就和現在類似,出現在工具列下方。

  • 更加清楚的網址列
網址列會顯示網域名稱等資訊。同時,他也提供了幾組不同的介面設計供大家參考

  • 分頁置於最下方


  • 將書籤隱藏的介面




  • 各種不同的組合方式:




看了這麼多,你喜歡哪一種呢?

【相關閱讀】
Windows Theme/UI Update | Chromatic Pixel
火狐4.0 全新介面亮相
Firefox/4.0 Windows Theme Mockups

多重帳號同時登入方法大全

相信在這個免費信箱、服務充斥的年代,多開幾個帳號來【互相幫助】早就不是新鮮事了。單一個瀏覽器沒有辦法達到多重登入,主要的原因在於登入時候所存取的cookies是同一個所致。就好像你不能夠兩個人拿著同一張門票進去電影院的道理囉!

但是多重登入一定是有其必要性的,像是我最基本的GMail帳號就有兩個,平常要觀看信件的時候如果還要登出再登入另一個帳號,那是多麻煩的一件事情。因為有需求,那就來看看如何解決吧!本文稍微整理了一下目前可行的做法,並且提供自己試用的心得給大家參考:)

  • 使用多個瀏覽器
這個方法是最基本的了,使用不同的瀏覽器登入不同的帳號。像下圖我用Firefox和Google Chrome登入到不同的GMail Account:



心得:這個方法是完全不需要任何外掛、套件或是什麼技巧的。就是單純用兩個瀏覽器,也最不容易出錯。加上目前不同瀏覽器的特性不同,以我自己的習慣來說,Google Chrome在執行大量Javascript網頁時速度較快,我通常會用它來開Facebook、Plurk、Twitter、Youtube等服務;而Firefox則是依賴他強大的套件,用來處理更複雜的瀏覽行為。所以如果不想要裝太多外掛或是懶得想其他方法的朋友,直接開兩個瀏覽器吧!

  • Firefox 套件
想當然耳,Firefox一定有套件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我目前找到相關的套件有cookiepiemultifoxcookieswap


在Firefox的分頁上選擇【Toggle On/Off CookiePie】後,會看到分頁旁有一個餅乾的圖案,接著就可以登入不同服務的帳號了:





使用Multifox的方法則是從【檔案】選擇【New Identity Profile】後,會開啟一個新的Firefox視窗:




接著在該是窗就可以使用其他的帳號來登入服務了,可以看到網址列有一個2,代表目前開啟了兩個不同的cookies:




Cookieswap則是用不同的Profile來管理帳號,分別在每一個Profile設定不同的帳號密碼,並且選擇要登入到哪一組設定中即可切換:



心得:這些套件基本上的原理都是管理多個cookies來達到多重登入的效果。以我個人的使用經驗來說

  • Cookiepie是使用上最方便也最能夠達到我的目的的套件,因為它可以在同一個瀏覽器中的不同分頁上輕易達到多重登入的效果,只要在分頁上點一下右鍵就可以了。

  • Multifox的話,他是會另外開一個視窗,對我來說有點累贅,如果你有用類似Tab Mix Plus(TMP)的分頁管理套件的話,有時候會有衝突的情況產生。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在TMP中設定【使用單一視窗模式】,也就是強制用分頁開啟所有連結的話,Multifox就會失效了。

  • Cookieswap則是一次會把整個視窗的所有分頁都變成同一個Profile,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這樣的設定。

  • Prism 獨立視窗法
基本上來說,Prism也是Firefox的套件,不過他的操作方式和概念和上面的方法不太一樣,所以我獨立出來談。


Prism的使用方式是任務導向的【微型輕巧瀏覽器】,這個就很像之前在這篇文章【打造清爽快速的電腦使用環境 - Fences + Chrome】介紹過的Google Chrome應用程式捷徑,使用的時候,先登入到你要建立捷徑的服務,在該分頁上選擇【工具】中的【Convert Website to Application】:



這裡要進行一些設定,包括名稱和瀏覽器的功能,請容許多偷個懶,直接部分引用【電腦玩物】站長所寫的一小段設定:

這時會先跳出Prism的設定視窗,首先「URL」欄位就是填寫網站網址,「Name」則輸入網站名稱(你可以賦予任何名稱,但目前必須為英文,否則後續會無法啟動),下面還有一些功能設定:

  • Show navigation bar:顯示基本的瀏覽器工具列(許多工具網站其實沒有換頁等需求,多了工具列反而佔用空間,建議不需勾選,除非該網站有換頁需求)。
  • Show status messages and progress:顯示底下的狀態列(使用prism就是想把該網站當做工具軟體來用,不需要瀏覽器資訊,建議不需勾選)。
  • Enable navigation keys:啟動鍵盤瀏覽快捷鍵功能(因為沒有換頁等需求,建議不需勾選;但如果你熟悉瀏覽器鍵盤快捷鍵,也是可以勾選,因為其不會佔用畫面空間)。
  • Display in notification area:顯示到桌面右下角的系統列(可以讓你縮小該prism視窗時,只在系統列顯示圖示,建議勾選)。

大家也可以直接連過去這篇文章【Prism 1.0 微型 Firefox 瀏覽器應用心得篇,把網路工作桌面化 | 電腦玩物】,一樣有精彩的介紹。

Prism達到多重登入的方法就是在該服務上建立多個應用程式捷徑。像下圖我建立了兩個GMail的捷徑,因為Prism的每一個微型瀏覽器都是獨立運作的。他的cookies、設定都是單一的,所以可以方便的達到管理不同帳號的用途:




心得:這個方法也算是相當好用且直覺,想要幾個就建立幾個應用捷徑就對了。唯一的缺點就是如果你有好多個分身的話,可能會有點亂吧:P。這時候就可以用Fence這個好用的軟體來幫你統一管理所有的桌面圖示啦!(另外要注意的是,Google Chrome雖然可以建立應用程式捷徑,不過他的所有設定是互通的,也就是沒有辦法像Prism這樣玩啦!)

不知道大家還有其他的方法,歡迎留言分享給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