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cation Layer(應用層):使用者真正和電腦溝通的地點。 Application Layer focuses more on network services, APIs, utilities, and operating system environments.
Presentation Layer(表現層):將資料呈現給應用層,並且負責資料的轉換與編碼格式。藉由資料的轉換,可以確保由某系統應用層所傳輸的資料,可以由另一系統的應用層所讀取。An example of a presentation service would be the conversion of an EBCDIC-coded text file to an ASCII-coded file.
Transport Layer(傳輸層):傳輸層會將資料切割和重組到資料串流中。這層的服務會將上層應用的資料做切割和重組,並且統整到同一資料串流中。提供端點對端點的資料傳輸服務,並且能夠在互聯網路的傳送主機與目的主機間建立邏輯連線。TCP與UDP就是在此層服務。
Network Layer(網路層):負責管理裝置的定址,追蹤網路裝置的位置,以及決定如何移動資料的最佳方式。路由器就是規範在Network Layer的裝置。運作方式如下:當路由器從介面收到封包時,會檢查該封包的Destination IP Addr,如果該封包的目的地不是當台路由器,就會在路徑表中尋找目的地的網路位置。一旦路由器選定好離開的介面後,就會將該封包送過去;如果在路徑表中找不到相關的路徑,就會丟棄該封包。
Data Link Layer(資料鏈結層):此層提供資料的實體傳輸。並且處理錯誤通知、網路拓樸與流量控制。意味著此層會使用硬體位置,遞送訊息給LAN上的適當裝置,並且將網路層的訊息轉換為位元,供實體層傳輸。 橋接器(Bridge)和交換器(Switch)就是在這一層的裝置。第二層和第三層裝置關注的都是位置,單是第二層必須要找出特定的裝置,而第三層則是要找出特定的網路。路由器擁有對應互連網路的路徑表;而交換器和橋接器則具有對應特別裝置的過濾表。 當交換器建立好過濾表之後,只會將收到的Frame傳送到對應的目的硬體位置所在的網段。當找不到時,就是送至所有相連接的網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