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Goog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Goog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Minimalist Gmail - 好用的Chrome套件,讓你的GMail更強大

Minimalist Gmail是一個相當強大的Google Chrome瀏覽器套件,他可以讓你自己打造相當客製化的GMail介面,看到Minimalist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套件只是讓介面更簡潔,但是除了簡化介面之外,他還可以讓你增加許多原本沒有的功能,讓我們來安裝玩玩看吧!
安裝好之後,會跳出這樣的設定畫面,裡面包羅萬象,可以設定的項目可多著呢:


比如說,在General的選項裡面,你可以去更改按鈕的顏色:


此外,我覺得最方便的是,當你的滑鼠移動到該項目上面時,他會show出一張圖讓你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目前所更改的部分是對應到GMail的哪個部位,如此一來,你就不用憑空猜想勾選這個選項後會有什麼改變了,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設計概念。比如說,下面的圖是我把滑鼠游標移動到【Enable custom buttons】選單上所顯示的圖:


還有選項是可以在標籤上顯示目前未讀的郵件:


這個是讓你自訂GMail上方的連結,不喜歡都是Google產品連結的話,就自己改個喜歡的吧!


其他還有許多不同的功能,大家不妨使用看看,把GMail的介面調整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式吧!

Google短網址服務 - 有了專屬網站還有API

Google在去年九月的時候給自己的短網址服務【goo.gl】一個專屬的網站,網址在此:

根據pingdom的這篇文章-【Is Goo.gl really the fastest URL shortener? (chart)】顯示,goo.gl是目前最快速、最穩定的短網址服務:


Google自己在也在Blog中提到,目前的短網址服務這麼多,為什麼Google還要跳進來參與呢?因為goo.gl是強調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他們提供了穩定度、安全性和速度的三大保證,目前看起來似乎是有這麼一回事:
  • Stability: We've had near 100% uptime since our initial launch, and we've worked behind the scenes to make goo.gl even stabler and more robust.
  • Security: We've added automatic spam detection based on the same type of filtering technology we use in Gmail.
  • Speed: We've more than doubled our speed in just over nine months.

而goo.gl這個短網址服務也很有趣,他所提供的網站裡面保存著你過去的紀錄,你可以追溯每個被縮短網址的點擊情況:


點選detail進去可以看到比較詳細的統計情形,包括是從哪個網站連進來的、國家、使用的瀏覽器和作業系統等等:


甚至還提供了QR Code呢:


現在,goo.gl還有對外的API可以使用了,網址在此:

Google短網址API:http://code.google.com/intl/zh-TW/apis/urlshortener/overview.html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寫程式來存取短網址服務囉。

Google試算表的好用公式分享

當我們電腦沒有安裝Office的時候,Google文件是個不錯的工具,甚至有些人連Office都不裝,直接在網路上使用這套簡單好用的辦公室軟體。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幾個在Google試算表中好用的公式。

  • 顯示圖片
  • 公式:Image("URL", parameter)
  • 使用說明:在Google試算表中,如果你的某個cell是一張圖片的連結,你可以在另一個cell中使用Image()這個公式來顯示圖片。比如說像下圖,在A2這一個cell中是圖片的連結,那我在B2這個Cell就可以用【=Image(A2,3)】這樣的公式來顯示圖片,結果就像下圖一樣。



而Image()這個方法可以給兩個參數,第一個參數放圖片的網址,第二個參數可以分別是1,2,3或4,分別代表不同的插入方式。

  • 1 是代表插入的圖片會剛好fit儲存格的大小。
  • 2 代表它會符合儲存格的寬度。
  • 3 則是會顯示原始的圖片尺寸。
  • 4 的則代表你可以自訂圖片的長寬。如果你使用4這個參數,就要在Image公式中指定,比如說【=Image("URL",4,600,400)】,代表插入一張600*400的圖片囉!



  • 翻譯文字
  • 公式GoogleTranslate("文字","文字語言","想要翻成的語言")
  • 使用說明:如果你把文字放在某個儲存格中,公式就如下圖所示。像這個例子中,我嚐試把日文翻成繁體中文:



比較麻煩的反而是去記憶不同語言的參數是什麼。在這裡我列出幾個比較常用的語系:

  • 英文:en
  • 日文:ja
  • 韓文:ko
  • 法文:fr
  • 德文:de
  • 西班牙文:es
  • 繁體中文:zh-tw
  • 簡體中文:zh-cn
你也可以參考Google Translate的API,裡面有列出目前支援的語系:Google Translate語系支援表

  • 日期函數
  • 今天日期
  • 公式TODAY()
  • 使用說明:顯示今天的日期。



  • 日期差
  • 公式:DAYS360("日期一","日期二")
  • 使用說明:DAYS360公式可以傳回兩個日期之間的差距。使用的方法也很簡單,參考下圖:


當然Google試算表支援的公式不只這些,其他的部分就請大家自行參考【相關閱讀】中的連結囉!如果大家有用過很好用的公式,也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閱讀】
Google試算表公式列表

Chrome Web Store - Google 打造網路應用程式商店

Google 在今天推出了Chrome Web Store的網路應用程式服務網站,包含了許多免費或付費的網路應用服務(Apps)、套件(Extensions)和佈景主題(Themes)


簡單從字面上來看,Chrome Web Store就像一個商店,這個商店中有許多的商品,而在Chrome Web Store上,商品就是網路應用服務(Apps)、套件(Extensions)和佈景主題(Themes)等三大類。

如果你還是不了解,沒關係,先連結過去看看吧!在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目前Chrome Web Store上所推出的服務都只能用Google Chrome來存取,如果你是用其他的瀏覽器,連結過去後會出現這樣的訊息:


所以請大家可能要先安裝一下Google Chrome瀏覽器了。



  • 特別提醒

如果你有使用分頁套件,比如說Speed Dial之類的Extension,請先停用或移除,不然之後在啟動App的時候會有問題喔!謝謝讀者的留言提醒:)

在下載的時候,不妨也可以看看Google官方所上傳的影片:

  • What is Web App?



  • 到底什麼是網路應用服務(Web Apps)?

其實說穿了,本質上他就是個網站,只是傳統的網站,包含的是圖片和文字,一般使用者可能只是單純的進行閱讀及瀏覽;而網路應用服務使用了其他的技術,讓這個網站具有互動的效果,你可以透過瀏覽器,存取這些網站(Apps),效果就好像你在作業系統中安裝的一些軟體一樣。換言之,透過瀏覽器,你可以編輯圖片、玩遊戲、進行文書編輯...等工作。

如果現在還是覺得疑惑,不妨先實際用用看吧!用Google Chrome連到Chrome Web Store之後,會看到這樣的頁面:


左邊的部份包含了Chrome Web Store的三個主要產品:Apps、Extensions和Themes:


右邊的部份則是最熱門的付費Apps和Google推薦的Apps:


要安裝一個App相當簡單,任意點選一個你喜歡的應用服務,進入之後會看到Install的按鈕,點選之後就會進行安裝了:


安裝完成之後,Google Chrome會開啟一個新的分頁,裡面會顯示目前你所安裝的所有應用程式,點選剛剛安裝的應用程式(在這裡示範的是Picnik)就可以使用了::



之後想要檢視自己安裝的應用程式,就開啟一個新分頁就可以囉!


  • 如何移除應用程式?


要移除應用程式也很簡單,只要把滑鼠移動到該應用程式的按鈕上,右上角會出現一個小圖示,滑鼠移過去之後會出現選單,裡面就可以直接進行移除囉!


至於擴充套件(Extensions)和佈景主題(Themes)這兩樣本來就存在的功能就不再多加介紹了。大家可以看看Google所提供的影片:

  • What is an extension?



  • Google Chrome Artist Themes.



Google這次透過Chrome Web Store,打造了一個整合平台,同時把免費和付費的應用服務整合進來。需要付費的應用服務透過Google Checkout,先把自己的信用卡登錄進去後,付費的過程相當的快速。


當然,Chrome Web Store不可免俗的一定會和Apple Store相互比較,而Google是不是想要和其一拼,我覺得很值得仔細觀察。Google當然沒有忘記自己的Chrome OS計畫,搭配小筆電出貨,內建Chrome的瀏覽器後,自然而然的就變成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行動工作平台。甚至把自家的Android系統整合進來,未來在手機上也可以很方便的存取這些服務,以Google強大的平台打造能力,我想這些都是可以想像的,未來就看Google要怎麼來玩了,總之,把這個平台做大,讓開發者在這上面可以很容易的進行服務的流通,必定是一個很有潛力的道路。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我們只要期待有更多有趣好用的服務,以免費或更便宜的價錢提供出來,不就是最棒的事情了嗎?

「相關閱讀」
Chrome Web Store 詳解!與Google應用程式商店原生免費Apps
Chrome Web Store上線 Mozilla明年可能跟進

Highlight to Search - Chrome 套件幫助你快速隨選隨搜尋

Highlight to Search 是一個Google Chrome的套件,可以讓你在瀏覽網頁時,快速的在Google上搜尋想要找的資訊。



下載完成後,當你在瀏覽時看到想要搜尋的文字,可以直接選取起來後,會出現一個小按鈕:


點選之後就會出現搜尋框了,你可以直接針對選取的關鍵字作搜尋,或是進行修改。


在設定的選項中,你可以選擇是否要將搜尋結果顯示在新分頁、可否在HTTPS加密的網頁中進行搜尋動作、以及是否要顯示搜尋的按鈕(如果不顯示就不能搜尋了...):

Google In-Page Analytics - 視覺化呈現網站的流量資料

Google Analytics 是Google用來提供網站管理者一個檢視網站流量,同時提供圖表數據的強大網站分析服務。而這個服務在最近提供了一個叫做【In-Page Analytics】的功能,這個功能可以讓管理者以【視覺化】檢視的方式來檢閱自己網站的使用者點擊情形,同時根據不同的條件進行流量的比較。

  • 基本介面

你可以在Google Analytics頁面的左方,找到【Content】中的【In-Page Analytics】來啟動這個功能:


點選之後,會看到你所管理網站的頁面:


而頁面上的連結,會有一個泡泡狀的百分比數字在上面,這個就是代表在此頁面中,使用者點擊此連結的百分比:


將滑鼠移動到百分比上可以看到實際的點擊數字:


在畫面的左方則是一些綜合性的資料,包括使用者造訪數量、螢幕解析度、作業系統、瀏覽器......等等:


當你點選網站的某個連結時,就可以觀看特定網頁的使用者點擊情況:


  • 活用In-Page Analytics

要活用In-Page Analytics功能,就要使用這此功能上方的【Advanced Segments】的選項,這個選項可以針對不同的條件進行有意義的比較。比如說,我想要知道【新訪客(New Visitors)】和【舊訪客(Returning Visitors)】的瀏覽行為上有什麼差別時,可以在Advanced Segments中進行選擇:


同樣的滑鼠移動到百分比上方會有不同區隔的使用者的點擊行為,這可以提供管理這更清楚、明確的網站概觀。透過In-Page Analytics這樣視覺化的功能,網站的管理者可以更快速、清楚的了解到使用者在瀏覽網頁時,所進行的點擊行為。配合適當的關鍵字和SEO技巧,管理者可以知道什麼樣的關鍵字可以導致更多的使用者點擊,進而優化自己的網站。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Google的官方影片介紹:


【相關閱讀】
Introducing In-Page Analytics: Visual context for your Analytics data
Google In-Page Analytics Provides Visual Context for Traffic Data

在Google Chrome中撰寫GMail時快速貼上純文字

相信有許多人都會使用GMail來當作主要收發E-Mail的服務。當我們想要從其他的網頁上複製一段文字在信件中時,相信很多時候都會連同原本網頁上的【字型】、【格式】、【超連結】等等都複製過去了。


但是如果我們只想要純文字,不想要其他的格式時,該怎麼做會比較快速呢?最土法煉鋼的方式當然就是先貼到記事本上再複製過去,不過這樣真的有點麻煩阿...。如果你是使用Google Chrome的使用者就有福氣啦!在Chrome裡面,只要使用【Ctrl】+【Shift】+【v】這樣的快速鍵,就可以單純的貼上純文字了,是不是很方便呢!

管理Blogger垃圾留言!( 又回來囉!)

終於順利畢業!又可以繼續在部落格分享資訊給大家了,謝謝大家的支持囉:)

這次回來發現許多垃圾留言,首先讓我們來處理這些不當的留言吧。Google 針對Blogger終於推出了垃圾留言過濾的功能。如果你登入到Blogger的後台頁面,應該會看到這樣的提示。


Google 這次開放的留言管理功能,必須要將部落格設定為【留言一律要被管理】的狀態才行,所以先到後台中的【設定】-> 【留言】中作設定:

將意見管理設定為【一律】:



點選上方的留言選單後,應該會看到三個選項【已發佈】、【待管理】和【垃圾內容】:

  • 已發佈就是已經被審核通過,正式成為留言的訊息。
  • 待管理就是使用者留言之後,還沒有經過管理者審核通過的訊息。
  • 垃圾內容當然就是不適當的留言了。

往後當使用者要在部落格留言時,都會出現這樣的訊息,告訴你這個部落格啟動了留言管理的功能,所有的使用者留言都要經過站長的同意才會公佈:


而在站長的管理介面中,當有使用者留言後,會出現待管理的意見的通知:


這時候站長就可以選擇要發佈、刪除還是將這則訊息回報為垃圾郵件了:


這次Google新推出的留言管理功能,對於站長來說其實是個相當重要的功能。以我的部落格來說,當我一段時間無法上來管理部落格時,發現會有許多垃圾的留言,之後要一則一則刪除其實相當麻煩且耗時。現在Google有了過濾垃圾留言的機制(以GMail的經驗來說,效果相當好),等於先幫忙站長過濾掉大部分的垃圾留言了,剩下待管理的留言,幾乎只要選擇發佈就好了,相當方便。

如果你也有被垃圾留言所困擾的麻煩時,有兩點建議可以幫助你:

  • 開啟留言時需要輸入驗證碼的功能。
  • 當使用者有留言時,會寄送通知到你常用的信箱。

配合上Google這次的新功能,我想垃圾留言就不會再纏上你了,一個乾淨的留言討論,對於站長、讀者來說,都應該是雙贏的局面囉!

【相關閱讀】
如何管理Blog意見

Chrome Buzz 和 Buzzer - 兩個 Google Buzz 套件分享

Google Buzz才發表沒多久,馬上就有Chrome的套件可以使用了,今天要介紹的是【Chrome Buzz】和【Buzzer】兩個套件。



Chrome Buzzer 是一個相當單純的套件,就讓你用來看Buzz裡面的訊息。安裝好之後會有一個Buzz的按鈕,點進去就可以看到訊息了:


Buzzer是用來讓你快速分享連結、圖片和文字訊息的套件,安裝好之後會在網址列看到一個Buzz的按鈕,點進去之後可以選擇要分享網址、圖片或文字:



比如說我這邊想要分享一個Youtube的影片,選擇分享網址之後,可以輸入文字:



接著就會在Google Buzz裡面看到分享的項目了,還蠻方便的喔:

Google Buzz 使用心得分享 - 來看看Google的微網誌服務!

Google最近又推出一個讓人驚喜的服務了,那就是叫做【Google Buzz】的社交服務(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簡單來說,Google Buzz是一個內嵌在GMail的微網誌服務,它一樣允許你在上面分享訊息、照片、影片,甚至可以和手機結合,利用地理定位的方式,快速幫助你分享你【目前】的狀態。

說了這麼多,先來看看怎麼玩再談下去吧!Google Buzz是建在GMail的服務,所以你登入GMail後應該會看到下面這樣的畫面,中文版的GMail也有相同的介面:



或是你直接前往Google Buzz的服務頁面 - http://www.google.com/buzz 也可以:



在Google Buzz中和Twitter一樣分成【Follower】和【Following】Follower就是你目前正在追蹤的人;Following就是追蹤你的人。你可以看到Follower的訊息,而Following你的人可以看到你的訊息。Google Buzz會去偵測你的GMail聯絡人,把和你信件往來頻繁和使用GTalk聊天次數達到一定門檻的人變成你的追蹤者(Follower),換句話說,Google使用GMail來當作你初始的社交圈。

事實上這樣的假設是基於【電子郵件也是一種社交圈】的觀念而來,只不過傳統的電子郵件往來是比較封閉、私人的,而現在Google利用Buzz把這樣的限制打破,只要互相追蹤,大家都可以在Google Buzz上面看到訊息的來往。

在使用上,Google Buzz在許多小地方都有所著墨,下面我們可以看到這是Google Buzz的輸入介面,就和一般的微網誌服務很像,你可以在方框中輸入你要分享的訊息;下方有插入的選項可以分享圖片和連結。這裡的連結可以分享Youtube影片或Flickr等等,把網址複製過來後就會顯示出來了。或是你也可以直接把照片或影片的連結貼到訊息輸入框中,Google Buzz也會自動顯示,這算是相當方便的功能:



在下方的訊息顯示區則可以看到這則Buzz的來源,比如說這是我在Google Reader中的分享項目也會同步到Google Buzz中:





那我要怎麼知道哪些項目會被同步到Google Buzz中呢?沒錯,這就要在【連結網站】中做設定了。在Google Buzz上方有一個【n個連結網站】的按鈕,點進去就可以設定你在哪些網站的活動會被發布到Buzz上,你可以同步Picasa、Google Reader、Blogger、Youtube...等資料到Google Buzz中,要分享什麼一切由你決定:





另外,訊息旁邊有一個黑色小箭頭代表的是你目前正在閱讀的Buzz,這可以配合下方介紹的Google Buzz快速鍵使用。你可以很快的利用n或k來上下瀏覽並且標記喜歡及回覆:


Google Buzz在瀏覽影片、圖片或部落格文章時的介面和方式做得很不錯,你點選了Buzz中的分享連結後,它會直接在Google Buzz中開啟,不會另外開一個分頁出來。同時圖片可以用大尺寸來瀏覽,這是Plurk和Twitter原生沒有辦法做到的事:





針對每一則Buzz,你可以在右方的下拉式箭頭選單中進行更多操作。比如說用E-Mail把訊息寄送出去、或是忽略這則訊息,這樣一來這則訊息如果有更新就不會再出現在畫面中了,也可以避免干擾。值得一提的是,【這則訊息的連結】給每一個Buzz一個專屬的網址,透過這個功能你如果看到一則有價值或有趣的Buzz想要分享,就可以透過這個功能來分享連結給朋友了:



在前面說過,Google Buzz會把你的GMail聯絡人當作你的追蹤者,如果有新的人Follow你,Google Buzz會在登入的時候顯示,你如果想要追蹤的話也可以在這裡直接做選擇:



Google Buzz的訊息一樣會顯示在你的Google Profile中,事實上,別人在Google Buzz中也可以直接點選並且連結到你的Google Profile中。其他使用者也可以在Google Profile選擇要不要Follow這個人:



Google Buzz 快速鍵
Google Buzz有一些快速鍵可以使用,在這裡我列出幾個我測試出來的,其他的歡迎大家分享補充:
  • j or n : 下一則Buzz
  • k or p : 上一則Buzz
  • r : 回覆意見
  • Sfift + L : 喜歡/不喜歡(Like/Dislike)
  • Tab : 跳到發表訊息區


  • 手機應用上的Buzz
Google Buzz另外一個特點就是特別針對行動上網的使用者做了大規模的考量和支援,下圖是Buzz支援的行動上網手機和功能。支援最廣的不用說當然就是原生Google的Android:



在手機上的應用除了分享訊息之外,還提供了另外一個重要的資訊,那就是【地理位置】。Google會自動抓取你的位置,將這樣的位置資訊當作附加訊息顯示在你的Buzz下方。另外在手機上還有一些有趣的應用,包括:

  • 利用Google Voice直接用【說】的啟動Google Buzz。

(圖片來源:http://www.google.com/intl/en/mobile/buzz/)

  • 自動偵測使用者位置,並且結合Google Map分享在Buzz上。

(圖片來源:http://www.google.com/intl/en /mobile/buzz/)

  • Google Buzz 搜尋技巧
想當然,當你Follow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一定會有資訊過載(Information Overload)的問題產生,這時候當然需要蒐尋引擎來幫助我們找到需要的資訊。Google當然會提供這樣的功能,在Google Buzz上方可以看到一個【搜尋Buzz訊息】的按鈕,你可以輸入關鍵字直接搜尋,或是利用下面這些小技巧來更加精準的找到你要的資訊:

  • is:buzz [關鍵字] – 在Buzz中尋找特定關鍵字的資訊。
  • has: [link/video/image] – 搜尋含有特定資源的Buzz,比如說我想要找分享影片的Buzz,就輸入【has:video】即可。
  • author: [使用者名稱] – 尋找特定作者的Buzz。
  • commenter: [使用者名稱] – 尋找特定回覆者的Buzz。比如說我想要知道我回覆過哪些Buzz,就可以輸入【commenter:kevingo】。

最後再提供一個好用的快速鍵,就是使用【/】(右Shift旁邊的按鍵)可以快速的把焦點切換到搜尋框中,這樣就不用移動滑鼠啦!

  • Google Buzz 的優點(優勢)
  1. Google。這就是Google Buzz最大的優勢,因為它是Google出產的,同時內建在GMail這個世界上相當熱門的電子郵件系統中,你在收信的時候就可以順便Buzz一下,不需要另外開一個視窗。換句話說,相較於其他的微網誌服務來說,Buzz的潛在使用者已經【already be there】 ,就是在那邊等著用了,他不需要擔心初期的使用者在哪哩,因為你就是會去嘗試使用它,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
  2. 針對行動用戶打造的介面與服務。行動上網絕對是趨勢,我想今年就會有明顯的使用者成長和應用,Google當然不可能放過這樣的機會,在手持裝置上的原生支援,比起Twitter和Facebook來說是好上不少,加上同樣出於Google的Android OS,整個搭配起來比起其他的服務來說,支援度更好也更廣,這就是Google Buzz的優勢。
  3. 開放的資料與API。你會說Twitter和Facebook,甚至Plurk也都有API啊!沒錯,但是Google Buzz API的優勢在於,它支援RSS/Atom的標準格式,另外也可以和其他的Google API結合。只要你願意,在Google Site或Google Reader中加入Google Buzz也都是可以想像的Mashup。(Google Buzz API:http://code.google.com/apis/buzz/)



  • Google Buzz 的缺點(劣勢)
  1. 社交圈目前大多來自Google上的朋友。換句話說,如果你平常沒有Google的帳號,Google Buzz對你而言就如同不存在一樣。這個也是Google Buzz的重大挑戰之一,一般使用者可能會因為想要玩開心農場、玩餐城上Facebook,但是它可能不使用Google的任何服務,比如說搜尋引擎用Yahoo、信箱用Hotmail或Yahoo Mail、部落格用無名小站,這樣不就得了?
  2. 目前已經有很多的社交服務了。包括微網誌的Twitter、Plurk,包山包海的Facebook,到底我們還能夠分多少時間出來給Buzz呢?如果我本來用Plurk碎碎念、用Facebook找朋友、玩遊戲,那Google Buzz還能從這些活動裡面瓜分多少部分?不過Google Buzz會不會失敗還很難說,因為Google的強項向來就不是搶當第一個開拓江山的人(搜尋不是、電子郵件不是、現在社交服務也不是),Google的強項在於開放且快速的把服務做到最好,因此我們可以在繼續觀察下去Google Buzz的發展如何。畢竟有開放API代表有其他Mashup的可能性

  • 過濾GMail中Google Buzz的更新訊息
當你在Google Buzz中有訊息更新的時候,Google就會寄一封通知信到你的信箱,這當然會造成訊息滿載的情況,該怎麼處理呢?很簡單,那就是建立【篩選器】,把這一類的通知郵件都【自動】的處理掉就可以了。

在GMail中選擇【建立篩選器】,在主旨的地方輸入【Buzz:】,並且選擇【測試搜尋】來看看篩選出來的信件是不是你想要的結果,如果把Google Buzz的信件都篩選出來就表示沒問題,接著按【下一步】:



接著你可以選擇想要怎麼處理這些通知郵件,我自己的作法是另外建立一個標籤【Buzz_Msg】,把這些郵件【標示成已閱讀】並且封存起來,這樣就不會在收件夾中看到滿坑滿谷的通知信了:




最後,來看看大家對於Google Buzz的看法吧!這是知名部落格LifeHacker所舉辦的投票




歡迎大家分享自己使用的心得,謝謝:D

【相關閱讀】
Official Google Blog: Introducing Google Buzz
Introducing Google Buzz for mobile: See buzz around you and tag posts with your location.
Google Buzz API